“家风故事计划”公益项目首册 《家风永流传,润物细无声》新书正式发布暨项目第二期启动
2024年5月15日,正值国际家庭日,健坤慈善基金会的“家风故事计划”首册《家风永流传,润物细无声》新书发布暨项目第二期启动仪式圆满举办。
青龙桥街道“相伴夕阳红”义工服务队队长金乐平,国际关系学院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王敬,国际关系学院社区居委会副主任、妇联主席何畔,厢安社区书记马素丽,书籍作者代表刘常萍、刘虹、田淑敏、梁继华,北下关街道富海国际港商务楼宇党群服务中心 党建指导员杨楷、李向南,海淀区大钟寺社区居委会委员王勇,健坤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王柏程、项目主任胡戒等出席了活动。
这本《家风永流传,润物细无声》的撰写与出版,源于健坤慈善基金会与青龙桥街道“相伴夕阳红”义工服务队合作开展的“口述加书写”优良家风传承——“家风故事计划”公益项目。
本书遴选的家风故事有23篇,作者来自青龙桥街道的八个社区,他们当中有工人、有干部、有军人、有教员、有耄耋的老者,也有年轻的学生、有做科学研究的专家、也有救死扶伤的医生……;他们在与我们共享家风传承故事的同时,也为我们展现了积极向上、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让更多的人从中感受好家风、树立正确的家庭观、婚姻观和育人观,让家风传承在家庭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,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。
青龙桥街道“相伴夕阳红”义工服务队队长金乐平首先发言,总结了梳理普惠型家风故事的经验:“如果想做好这么一书本,希望注意五点:读、讲、谈、写、改,从这五个具体的阶段来完成家风故事的梳理搜集。”
社区代表国际关系学院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王敬发言,肯定了“家风故事计划”项目的创新性,以及在社区家风建设过程中,健坤慈善基金会提供了社会组织力量的补充。“我们社区居民有家风故事可讲,但如何呈现,如何变成可感受的家风传承,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讨的课题。《家风永流传,润物细无声》这本书的完成,标志着社区与社会力量结合的起步,以社区居民实际需求为取向,社会力量发挥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势,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性服务需求,社区服务对象也以服务性社区救助对象为重点,逐步拓展为公益性、社会性的多层面服务。”
国际关系学院社区居委会副主任、妇联主席何畔则感叹:这本书的意义,让我们身边居民的家风故事具象化,变成了一个可看可摸可感触的实物,可感受可传承的实体。所以再次感谢健坤慈善基金会,最终帮助我们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。
参会作者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家风故事创作过程,刘常萍老师的《仁义礼智信,忠厚传家久》,道出了家风传承的核心内容,“老一辈正面的影响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,所以今天将我们家的故事写出来、传出去,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,更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事情。”田淑敏老师的《不忘初心,奉献一生》,追忆了她的婆婆钱璎女士一生,她的父亲钱杏邨(笔名:阿英)是著名的文学家、新四军文化名人。婆婆钱璎作为革命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代,对党对革命工作衷心耿耿,始终如一。
北下关街道富海国际港商务楼宇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指导员杨楷、李向南,则强调了:“家风故事计划”项目很好,这种呈现方式可以让家风的传承更好。感谢健坤慈善基金会提供这样的交流机会,我们希望找到更多的契合点,通过非公企业、社区各个层次,将这种家风传承的形式做更多推广。
“家风故事计划”公益项目起源于健坤慈善基金会的家风丛书项目的第三个系列——普惠社区的“我的家风我的家”之“家风记事本”。即以采取图片、文字、视频、音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,易于广大的普通人来书写编撰的家风故事集。以生动活泼简洁便利的形式呈现出每个家庭、每个人的优秀家风。
弘扬中华优良家风
助推社风向上向善